查看原文
其他

刺客小白

2017-07-05 最爱君 最爱历史

加入最爱历史交流群,群里不定时下红包雨

红包群入口在文章结尾处


▲汉奸汪精卫,年轻时是一名革命刺客(图为剧照)


○○○

1900年10月,一个名叫史坚如的小年轻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租了一栋房子。

他和另外三个小年轻天天躲在房子里鼓捣铁锹、铁铲,给外人营造一种白面书生为了省几个钱自己动手搞装修的错觉。

经过好几个日夜奋战,他们却挖出了一条地道,通往两广总督德寿的卧室。

紧接着,有人从澳门运来100多斤炸药,装入铁筒,放到地道尽头,并装好雷管和引线。10月27日深夜,史坚如点燃引线,迅速撤离,跑到了一艘拟开往香港的船上。

深夜的广州城,出奇的安静。

等了一个通宵,史坚如很丧地回到租住处,钻回地道,发现炸药引线受潮了。

史坚如留在屋内,忍着饥饿,等到次日凌晨时分,再次点燃引线。

这一次他没有上船,而是跑到另一名死党家里,静听消息。

轰!一声巨响,又饿又困的史坚如兴奋得一宿不吃不睡。

天亮后,他伪装成吃瓜群众,到出事地点察看胜利果实,只见德寿正在训斥保安队长,要他们尽快捉拿凶手。

顿时受到一万点暴击的史坚如,又因叔父告密被捕。

在审讯中,饿了两天的史坚如要了一碗面,然后进入慷慨激昂的革命理论宣讲时刻。清廷审讯人员说不过他,11月9日把这个死不出卖同党的小年轻杀掉。

那一年,史坚如21岁。他是广州本地的富三代,原本可以安安静静地做一个少爷或书生,却中途转向,选择了变卖家产投身兴中会做一名刺客。

德寿没死,刺客死了。

▲史坚如墓


○○○

1909年初,热血青年汪精卫在日本与黄复生、喻云纪等人组成了一个暗杀小天团,筹钱买炸药,熬夜学习爆炸技能,俨然一帮化学系学生到了临考前夜。

孙中山听说后,赶紧加以制止。汪精卫激动地表明心迹:只有采取“直接激烈之行为”,才能让小确丧的革命青年重新燃起来。

汪精卫决心已定,要为暗杀事业而献身,九头牛都拉不回来。

他和他的小伙伴准备暗杀广东水师提督李准、直隶总督端方,均告失败,但这不影响他们的好高骛远。他们想来票大的,一步到位,干掉溥仪的老爸、摄政王载沣。

汪精卫于是组团上了北京,在琉璃厂一带开了家时髦的照相馆作掩护,又很快摸清了载沣每天上朝必经过一座无名小桥。他们商量好在桥下埋设重磅炸药。

万事开头不难,一切进行得很丝滑。

黄复生和喻云纪负责到桥下挖坑埋炸药罐。第一天夜里,他们听到狗叫,吓跑了;次日深夜,他们埋好炸药罐,因敷设的电线太短,只好先撤了;第三天,他们去敷设电线,发现有人持灯笼在桥下,又吓跑了。

很快,警察赶了过来。小石桥一带戒严。

天亮后,黄复生和喻云纪伪装成吃瓜群众到小石桥察看情况,被暗探盯梢。他们的照相馆暴露了。

警察顺藤摸瓜,在汪精卫的另一个住处搜出炸弹、手枪、电线等作案工具。

载沣没死,刺客蹲监狱了。

▲汪精卫是民国四大美男之一(图为各时期汪精卫像)

○○○

失手已然是常态。

万福华,安徽合肥人,在地方管过铁路、盐务。1903年,他已是一名人到中年的基层公务员,却仍心怀救国理想。因沙俄侵华,国是日非,愤然裸辞到了上海参加革命。

1904年,前广西巡抚王之春在上海发表卖国言论,激起公愤。万福华冒用淮军将领吴长庆之子吴葆初的名义,邀请王之春到金谷香菜馆吃饭。

王之春如期赴宴,发现吴葆初并不在座,知道有诈,立即转身下楼逃命,被早有准备的万福华堵在楼梯口。万福华大骂一声:“击死卖国贼!”接着连开数枪。

但是,万福华压根没有预先拨开枪上的保险栓。“砰砰砰”只是意淫。

王之春没死,刺客被捕了。

王汉,湖北蕲水人,典型的“文二代”(父兄皆为当地知名文士)。1905年初,这个刚刚新婚满月的年轻人跟清廷最死硬的顽固派、户部尚书铁良杠上了。他告别妻子,从武汉一路向北,千里追杀铁良。

追到河南彰德,王汉趁铁良专车到达时,对准其连发数枪。

但是,王汉对手枪使用不熟练,“对准”压根就“对不准”,只得仓皇逃回旅馆,又羞愤又懊恼。

铁良没死,刺客投井自杀了。

吴樾,安徽桐城人,保定高等师范学堂学生。1905年9月24日,慈禧太后亲选的出洋考察西方宪政五大臣(载泽、戴鸿慈、徐世昌、端方、绍英)准备乘火车从北京下上海,再换船出国。

吴樾怀揣炸弹,混上了火车。

正当他明确了五大臣的座位,准备掏出炸弹投掷的时候,火车车身剧烈摇晃,炸弹自动爆炸。

五大臣没死,刺客炸死自己了。

林冠慈,广东归善县人,务农为业。出于对那些催收粮税的小爪牙不满,就想用炸弹解决问题,炸死一两个官吏解恨。

他以为只要是洋鬼子都懂得制造炸弹,见到下乡传教的基督教牧师,认为他就是“俄国虚无党的善人”,竟向他求教制造炸弹的方法。结果,平白无故被人家用宗教洗脑不说,还遭到了一顿训斥。

林冠慈不气馁,不断寻找加入革命党的门路,如愿加入了“支那暗杀团”。

1911年8月13日,他终于以一名刺客的身份,背着两枚炸弹,去执行任务——暗杀广东水师提督李准。

扔出去的第一枚炸弹是哑弹,第二枚炸是炸了,但李准只受了轻伤。

李准没死,刺客被乱枪打死了。

▲清末暗杀潮涌动

○○○

据估计,自1900年史坚如暗杀两广总督德寿起,至1912年彭家珍炸宗社党员良弼止,暗杀事件爆发不下五十余次,平均每年有四五次。革命党人为此还先后筹组了16个暗杀团。

不过,最爱君发现,革命党人暗杀成功的概率相当低。暗杀对象排行榜的前三位——李准、铁良、端方,一次次死里逃生。不是命大,实在是刺客太业余。

最有成效的两次,是成功暗杀了连续两任广州将军——孚琦和凤山。然后是徐锡麟暗杀了安徽巡抚恩铭,而他最为看重的武装起义却因此流产,他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

梁启超曾指出,鼓吹暗杀的那些人其实就是倡政治、教育、实业改革之人,是争路权、争矿权之人,是编教科书、任教授之人,是投身革命之人。

说白了,这些刺客玩铅印技术是老司机,玩枪支炮弹却是小白。他们大多数都是文人出身,别看革命党人事后经常把刺杀事件推上头条,营造舆论很在行,但细究起来,他们对枪械、炮弹的使用水平真的不敢恭维。

其实,连他们推崇的刺客鼻祖荆轲,专业水平也亟待提升。

所以,后来《大公报》还专门登过一个半开玩笑性质的广告,说:暗杀之术不精,为天下人笑话。有鉴于此,特开设“暗杀介绍所”,遴才必精,用械必良,实在是有仇报仇、杀人灭口的最佳选择。

清末十年,虽然革命的呼声此起彼伏,但是革命的前景并不明朗,武装起义屡遭挫败。这时,原本只擅长宣传、动员、组织、募捐的革命者被迫去寻找新的、有效的出路,暗杀主义也就成为一种公开的主张。

汪精卫曾对暗杀行径不屑一顾,认为革命是“何等事业,乃欲刺杀一二宵小而唾手得之?直小儿之见而已”。然而,武装起义的连连挫败使他的观念发生转变。

他于1907年撰文指出:“吾非不尊暗杀主义,倘于革命军未起之时而有暗杀之事,醢独夫民贼之肉以惩不轨,岂不甚善?”他终于成为一名坚定的暗杀主义者,将对象锁定到了载沣身上。

这就是当时催生一大批刺客小白的原因。

▲吴樾在火车上暗杀出洋五大臣失败,但他的遗书《暗杀时代》成了革命党必读经典

○○○

一入民国,革命党人推翻满清政权的任务完成,但暗杀之风并未刹住。反之,暗杀从革命正义和政治正确的一端,慢慢滑落到了政治暴力与权力内讧的另一端。

先是光复会创始人陶成章遭蒋介石暗杀,继而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遇刺身亡,暗杀在革命者群体中的支持度由此暴跌。对于暗杀的反思与检讨,才算进入了有意义的阶段。

梁启超一改过去钦佩暗杀的态度,撰文揭露“暗杀之罪恶”。

他认为,不论暗杀的对象是“恶人”抑或“名士”,动机系“沽名”抑或“雪恨”,目的是为“公愤”抑或“私仇”,手段是采取“躬亲”抑或“贿唆”,都不容于法律、社会公理以及社会利益。

梁启超将清末暗杀潮中的革命刺客与刺宋案中的职业刺客相提并论,说不管对象、动机、目的多么伟光正,只要采取了暗杀手段,就一样是“天下莫大之罪恶、最可羞之罪恶”。

在最爱君看来,梁启超的认识才是最正确的认识。任何时代,采取非正常手段对敌人、对手进行肉体消灭,都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强烈谴责。

哪怕他们是一帮有文化不怕死的革命青年。

蒋梦麟讲过一个悲剧故事,或许可以作为刺客小白谢幕的一个注脚——

民国肇建后,国会议员名声不是一般的差,有北京学生看不惯,想效法清末革命党人,把议会炸了。后被蒋梦麟阻止,炸弹遂被扔到了城外去。

几个星期后,这枚炸弹突然爆炸,把一个渔民炸死了。


参考资料:

经盛鸿:《民国暗杀要案》,南京:江苏古籍出版社,1996年版

伍立杨:《铁血黄花──清末民初暗杀论》,成都:四川人民出版社,2001年版

吴润凯:《复仇与革命——清末“暗杀潮”透析》,香港中文大学《二十一世纪》双月刊,第98期(2006年12月)

陈佑慎:《革命与暗杀——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政治暴力的初步考察》,台湾《国史馆馆刊》,第25期(2010年9月)



—END—


*本文为微信公众号“最爱历史”(solovehistory)原创文章,欢迎转发至朋友圈,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,违者必究。

*本文所使用图片属相关权利人所有,如存在不当使用情况,请相关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便协商相关事宜。


扫码进群,红包活动即将开启

 

❖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❖



你可能会对以下话题感兴趣


✓ 古代皇帝出巡:有人死在路上,有人不忘出发

 怪咖辜鸿铭:近代最有趣的人,比鲁迅还逗比



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